食物(nourishment)
聖經神學辭典 50 - 劉河北

人,一如所有的活物,必須攝取食物,以維生命,而此對大地的依賴,是他脆弱的主要標誌,同時還也是一個靠天吃飯的呼唤:因唯有天主是永固的。聖經爲教訓人他的眞食糧和我等主的一樣,是父的旨意(若四34),便把飲食的三個等級加以描繪:創造與服從的等級,盟約與信仰的等級,福音與仁愛的等級

一、天主把食物賜給受造物
「結種子的各種选菜……各種果樹,我都給你作食物; 至於地上的各種野獸,我把一切青草給牠們作食物」(創一29f “)。天主造了人,立他爲受造界之主,也給他食物,一如一切飛食走獸。在還黃金時代,天下太平的日子,沒有動物吞噬另一動物的肉;但洪水之後,天主把一切生活的野獸「交在人的手中」,作他的食物,說「我將還一切賜給你們,有如以前賜給你們疏菜一樣」(九2f)。這句話表示了一方面人必須依賴大自然,沒有它人便不能生活;另一方面,人也有了自主。動物食用牠所尋得的草或牠所捕得的獵物;人則食用他所栽種的果實或植物和屬於他而由他豢養的動物:他食用他所耕耘、他勞苦的、(三19)用「他的手所作的一切工作」(申十四29)的產物。 食物的取用,和一切作業一樣,有過份的危險,以致墮入饕餮或醉酒,而能造成貧困(箴二三20f;二一17)。再者,人也能自私地取用它而陷於奢侈(亞六4),甚至剝削窮人(箴十一26),忘記了一切食物都是天主的恩賜。若一個堅固的智慧傳統是以維持攝食的均衡(德三一12,31;三七27-31),承認「人吃喝享受自己勞作之所得」(訓二24;三13 等)是人的一份樂事,不過「有情吃蔬菜,勝於無情吃肥牛」(箴十五17;參看十七1),乃是因爲這傳統,連在多疑善猜的訓道篇中,也未會忘記「這是從天主手裏來的」(訓二24)。按照福音,攝食的金科玉律,是把自己交付給上智的照顧(瑪六25—33;路十二22-31)。所以應每天在祈禱中求天上的父賜給我們食糧(瑪六11;路十一3)。

人由天主之手獲得飬育,爲了維持這一生動的意識,一方面有祭獻與供品,另一方面有食物的禁令,二者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每當登上聖所,祭殺一頭牲畜,奉獻最初收穫的麥穗,和最佳的水果時(申十六1—17),便舉行良好的進餐,節日的進餐。不潔動物的禁令(肋十一),乃基於「聖潔的子民,取用聖潔的食物」(參閱申十四21)的原則,在人生如此重要的範圍內——民以食爲天——保持着對天主至高無上旨意的尊崇。

二、天主以的言語養育百姓
天主因盟約之故,負擔起祂百姓的生活。「從天上」降下的瑪納(出十六4),天主直接給予的食物(十六15),毫不經過人的勞作和算計(十六4f),便是這新條件的標誌。但這條件要求信仰:瑪納是爲了滋養身體,也爲了滋養信心,爲教給以色列人從「上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申八3,智十六26;參看瑪四4)等候祂的食糧,祂的滋養,並從中得到歡樂(耶十五16)。祂的誡命比蜜還甜(詠十九10f)。 何須品嘗百果,只要主的言語(智十六26)。厄則克耳先知(則三1ff)和若望宗徒(默十10, 8ff)於傳述天命之前,以吞食書卷來象徵其消化天主的言語。在新的時代,基督徒繼續以天主的聖諭爲食物(希五12ff;参看格前三1f;伯前二2),吃精神的食糧 ,飲精神岩石的泉水,這便是基督(格前十3f)。

三、天主是祂子女的食物
人既是天主的子女,可以完全不吃這世上的食物,也可以全取來食用。天上的聲音向伯多祿說:「宰了吃吧」(宗十13)。基督徒不再分別潔與不潔的動物;他不再「隸屬於今世」的元素,他已「獲得義子的地位」(迦四3f),在宇宙中,一切屬於他(格前三22),連獻給偶像的肉亦然(八4;十26),只要記住,他自己屬於基督,而基督屬於天主(三23)。這樣,不論他或吃或喝,爲他都是感恩的泉源(十30f;弟前四3f)。

基督爲表示天主爲祂已經足够,且祂的食物是父的旨意(若四34),便守了四十晝夜的齋(瑪四1—4)。祂並不輕視食物:他和門徒們一樣進食(若四31),祂應邀取用餐肴(瑪十一19) ,祂可囑門徒們吃人家所供給的一切(路十8);祂增餅以解羣衆的饑餓(瑪十五32 P),祂以這個奇蹟表示保護天上飛鳥的父(瑪六26),更會照顧祂的子女,但祂更要教訓人祂自己便是「天主的食糧,那由天降下,並賜給世界生命的」(若六32f)。在山中聖訓內,祂邀請人「不要憂慮吃什麼」(瑪六25),並「先尋求天主的國」(瑪六33),同樣,祂也勸人在世上不要尋找「那可損壞的食」(若六27;參看羅十四17),並說明祂自己的肉是眞食糧,祂的血是眞飲料(若六55)。地上的食糧在聖體內變成基督的身體,使成爲天主子女的人,能在一切的環境中,以耶穌基督,以祂的言語,祂的舉動,祂的生命作爲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