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David Brown 1948-) :
用藝術和建築來崇拜

粗略地說,歐洲歷史上經歷了四種主要的(教堂)建築風格,它們在歷史上相繼出現:公元一千年之交的羅馬式(Romanesque)建築;統治中世紀盛期的哥德式(Gothic)建築;試圖復興古希臘和古羅馬建築風格的古典主義(Classicism)建築;以及最終的巴洛克(Baroque)風格,這種風格與反宗教改革運動密切相關,本質上是對古典主義的改良,以便更有效地展現基督宗教故事的戲劇性和奇妙性。

所有風格都從十八世紀開始復興。因此,尤其是在像美國這樣年輕的國家,在紐約市和華盛頓特區這樣短距離內就能找到所有這些風格的代表。

如此多樣化的建築風格或許表明,在委託建造時,風格選擇上的冷漠,以及對隨後可能引入建築的藝術類型或禮拜儀式和佈道風格的任何限制,都是不恰當的。但事實上,每種風格都有其獨特的邏輯,因此,即使教會後來的傳統朝著不同的方向發展,也不代表這種分歧是一件簡單的事。事實上,更廣泛的建築環境將繼續產生影響,其隱含的訊息可能會有效地支持或削弱人們的言行。一些例子應該能更清楚地說明這一點。

假設一位傳教士在哥德式教堂裡,敦促會眾完全或主要在今生而非來世尋找耶穌。無論這樣的訊息是否恰當,這座建築無疑會被視為倡導一種截然不同的回應,因為哥德式建築的重點完全指向天堂,其尖拱、高聳的尖頂等等。結果是,無論人們怎麼說,會眾都會對傳教士為支持這種今生信息所發表的言論持懷疑態度,因為坦白說,這座建築告訴他們要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思考。

或者,想像一座古典風格的教堂,一位傳教士熱衷於戴都良(Tertullian)或祈克果(Kierkegaard)所倡導的那種福音觀,認為它遠遠超出了世人所認為的合理範圍。用戴都良的話來說,“我相信,因為它是荒謬的”,或者用祈克果關於悖論的說法來說,“一個思想家沒有悖論,就像一個沒有激情的愛人。”無論傳教士多麼有力地用修辭來拒絕理性,會眾都會覺得他或她古怪而難以信服,因為他們所坐落的教堂優美的比例和平衡性的故事將講述一個完全不同的基督宗教。


(translation by Google Tranlate and edited by L.H.)